搜索
第1新能源车网
微信公众号

客服热线
010-64987064

当前位置:首页 > 事故

2004年汽车行业合资合作现状及发展新动态分析

2005/06/06 07:18 作者:吴奇 信息来源:孙秀洁

  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新签约成立中外合资企业35家,其中汽车整车企业7家,零部件企业21家,涉及汽车技术、贸易、钢材、金融及汽车用品等领域的合资企业7家,总投资额38.99亿美元,同比下降20%。

  2004年来华投资汽车行业的有日本、韩国、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国的外商,其中日本与我国签约成立合资企业10家,协议出资额11.28亿美元,居第一位;韩国与我国签约成立合资企业3家,协议出资额4.06亿美元,居第二位;德国与我国签约成立合资企业5家,协议出资额2.97亿美元,居第三位。从投资额不难看出,日本虽然进入我国市场较晚,但近两年来加大了投资步伐,堪与德国、美国抗衡。韩国在中外合资企业中不太显山露水,但从韩国现代公司与江淮汽车签约扩大合作范围的举动不难看出,韩国在我国中外合资中的后劲不容忽视。德国进入我国市场较早,已确立其在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地位,近两年是稳扎稳打,合资家数保持在5家左右,投资额在3亿美元左右。

  1 中外汽车企业合资合作特点

  1.1 原有项目的延伸

  在原有合资项目上增资扩股或拓展合作范围,构成2004年合资合作的一大特色。2004年11月26日,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与北京汽车工业控股公司、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签署协议,增资扩股组建“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和“戴姆勒—克莱斯勒轻型汽车(中国)有限公司”。2004年11月28日,江淮汽车董事会通过与韩国现代公司合资合作议案,双方从原来的技术合作扩大至资本合作方式,组建以生产重型载货车为主的合资公司。此外,在过去的一年中东风汽车公司与PSA、上汽集团与美国通用及一汽集团与德国大众都分别签署扩大合作备忘录或协议,拓展产品品种或提高产能,总之双方希望其合作能达到更高层次,实现“双赢”之目的。

  1.2 日资加紧扩张

  从合资厂家到投资额,日资连续两年遥遥领先,可见其扩张的步伐在逐渐加快,呈后来居上之势。随着2003年丰田与一汽、日产与东风的签约,2004年丰田又与广州汽车集团携手成立合资公司。日资零部件企业也遥相呼应,围绕整车项目在国内建中外合资零部件企业。日商在我国投资额连续两年超10亿美元,足可见其扩张的决心。随着外商逐渐站稳脚跟,纷纷采取品牌、价格及营销策略来扩大战果,日资也不例外。如丰田从与一汽最初签约生产SUV多用途车到推出系列轿车,逐步丰富其在我国市场的车型。

  1.3 零部件仍是投资热点

  2004年新签约中外合资零部件企业21家,投资额14.19亿美元,无论是合资数量还是投资额,零部件业仍是外商投资的热点,而且有其特点:①品种全。从签约生产的项目看,大到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空调,小到车灯、密封件。②围绕大的整车合资企业而建。2004年新签约的21家中外合资零部件企业中,有10家是围绕大的整车合资企业而建,这10家企业的投资额达12.05亿美元,占零部件合资企业投资额的85%。③合资地区更广泛。南有广州、深圳,北有长春、天津,中原有武汉、十堰、襄樊,沿海有浙江、上海,几乎遍及全国主要的汽车工业较发达地区。

  1.4 合资合作领域更加宽泛

  2004年签约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中,涉及技术、贸易、钢铁及汽车用品的有6家,签约上述有关项目合作的有12家,签约企业数量较2003年增加6家,范围也更加宽泛。经过20年的引进合资,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市场,汽车跨国公司几乎全部进入我国。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大的整车合资企业的发展壮大,与其相辅相承的配套业合资合作悄然兴起,近几年越来越兴隆。无论是银企合作、贸易合作,还是与钢铁企业携手,这些相关行业看中的是汽车业广阔的发展前景,欲借此“东风”有所作为。同时,汽车业的发展也需要这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来支撑其发展。

  1.5 合资合作的环境比以往更宽松

  2004年,来我国投资的外商独资企业有9家。究其原因是我国经过20年的合资合作,合资企业发展壮大很快,合资之路越走越顺畅,合资合作的环境越来越宽松,所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商来投资。我国实行引进外资初期,为保护国内汽车工业,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在合资政策上设置了许多门槛,诸如股比限制、合作伙伴数量限制、国产化比例要求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针对上述限制措施,在2004年5月2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取消了与世贸规则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所做承诺相违背的部分,如要求外汇平衡、国产化比例和出口承诺的政策等,使我国的投资环境更加适宜外资企业的发展,这也是独资企业增加的原因之一。

  1.6 “引进来,走出去”,呈现合资好气象

  在国外汽车业进入我国,与国内企业合资合作的同时,国内一些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国外汽车业的兼并重组,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使我国汽车业呈现出“引进来,走出去”的合资好气象。2004年10月28日,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公司48.9%的股权。虽然我国汽车企业走出国门的只是凤毛麟角,但已显现我国汽车工业经过50余年的发展,特别是近20年来引进外资,企业实力增长较快,各方面的发展不容忽视。此举使我们看到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和能力所在,令人鼓舞、令人欣慰。

  2 中外企业合资合作存在的问题

  2.1 自主开发是永远的痛

  在经历了20年的合资后,如何开发自主品牌已成为行业人的心病,何时能真正变成现实,成为人们美好的期待。有人设想采取借用合资企业的平台和生产能力生产自主品牌的产品,共用平台战略是否可行,关键要与外方达成共识。一汽、东风及上汽集团在与外商轰轰烈烈谈合资时,并不忘设想发展自主品牌的产品,无论结果如何,毕竟反映出“三大集团”及旗下的合资企业没有一味躺在合资的温床里,让我们看到自主开发的希望。

  2.2 个别合资存在盲目性

  引进外资与合资合作,使许多企业起死回生,重新步入发展的轨道。一些企业濒于倒闭,盲目借合资寻求出路,结果是事与愿违。究其原因,合资并不是挽救企业的惟一出路,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寻求发展之路。在合资生产产品上,个别企业也存在盲目性,导致企业困难重重。

  2.3 中方不掌握核心技术

  目前国内合资汽车厂家均采取引进国外企业先进、成熟的产品进行组装生产或进行适应性改造。为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以获取最大利益,跨国公司采用拖延向我国市场投放换代车型的策略,我国汽车产业陷入“引进一落后一再引进一再落后”恶性循环的局面,虽然最早引入的桑塔纳车型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8%,帕萨特、Polo等近年来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率也已超过70%,但由于核心技术外方掌控得很严,合资工厂的技术工作仍停留在装配或一些适应本土国情的改进层面上。

  3 中外企业合资合作的发展趋势

  3.1 以股权换技术

  2003~2004年,随着华晨与宝马、东风与日产及广汽与丰田的签约,在新一轮跨国合作中,我国汽车工业合资出现一种新趋势,即由过去的“以市场换技术”向“以股权换技术”转移。我国汽车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中,不再坚持对合资企业的控股地位,开始在股权上让步,频频出让股权,直抵国家汽车产业政策规定的“外方不得超过50%股比”底线。在过去的近十年里,中方在合资企业中一直占有控股权,鲜有外方股比达到50%的先例。“以股权换技术”战略的核心目的仍然是引进技术。为了解决在上一轮合资中未能实现的引进外方核心技术问题,同时实现企业重组和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的目标,国内一些企业开始尝试通过出让股权,以换取外方在双方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创立具有合资企业知识产权的轿车品牌上的让步,同时实现快速占领国内市场,做大做强的愿望。于是,“以股权换技术”成为近期我国汽车企业合资的一种新取向。

  3.2 人们更加理性看待合资

  我国汽车业的合资合作是在“以市场换技术”背景下产生的,经过20年的发展,不但拿来了产品,引入了资金,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培养了大批人才。合资中有成功的榜样,也不乏失败的例子。因此,未来人们对待合资的看法会更加理性。如有一位民营企业负责人在谈到本企业未来的发展时强调:“对于合资,我们只看好两点,一个是品牌的提升,一个是技术的共享。技术的获得有多种途径,可以花钱买,也可以与技术设计公司合作。”由此可见,人们对待合资的看法更加深刻、更加理性。合资绝不是做简单的加法,而是寻找优势互补的合作伙伴。

  3.3 合作的方式会呈多样化

  中外强强联合的“航空母舰”方式已被人们认可,因为“大而强”本身就占尽先机。这是合资方式的一个方向。但这决不是全部,随着东风悦达起亚的崛起,一种…陕艇”式合资方式正在出现。“做大做强”是每一个汽车合资企业的愿望。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愿望的实现取决于与合作伙伴的融入程度。融入得好,小可以变大,融入得不好,小也最容易垮。但不管怎样,中外企业合资合作的方式不会只有一种模式。

  4 整车及零部件合资企业简介

  4.1 整车合资企业

  ——中国重汽与福建鑫宏达成立专用车公司

  2004年1月,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香港洁任集团福建鑫宏达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专用车公司项目签约。首期投资3500万元,以生产自卸车、军用专用车、厢式车、半挂车为主,设计初期年产量为5000辆。

  ——山东烟特汽车有限公司

  2004年3月,由山东省蓬莱顺达货箱有限公司与韩国新湖特装工业株式会社共同投资1.500万美元兴办的山东烟特汽车有限公司举行签字仪式。该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主要生产改装以混凝土搅拌车为主的系列特种车。

  ——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

  2004年9月6日,由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丰田汽车公司共同投资的“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在广州成立。该合资公司投资总额38.21亿元(约4.6167亿美元),注册资本13亿元(约1.5706亿美元),双方各持股50%。广汽丰田的起步车型为新一代佳美轿车,将于2006年上半年投产。

  ——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

  2004年11月26日,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在德国不莱梅与北京汽车工业控股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将在北京生产奔驰轿车。公司注册资本1.4368亿欧元,中外双方各占50%股份;合资期限30年。将生产E级和C级轿车2万辆。

  ——戴姆勒—克莱斯勒轻型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2004年11月26日,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在德国不莱梅与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组建戴姆勒—克莱斯勒轻型汽车(中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6亿欧元。公司主要生产多功能商用车,计划2006年投产。

  ——江淮汽车与韩国现代合资建企业

  2004年11月28日,江淮汽车宣布,江淮汽车与韩国现代将成立合资企业。从原来的技术合作方式扩大至资本合作方式,双方各按50%股比组建合资公司。合资公司以重型载货车为起步产品,投资总额7.83亿美元,分为两个阶段来实施进行。

  ——建设雅马哈摩托车公司

  2004年4月15日,株洲建设雅马哈摩托车有限公司举行成立仪式。建设以2.8亿元现金收购原南方雅马哈50%中方股份,并在此基础上新建株洲建设雅马哈摩托车有限公司。

  4.2 中外合资零部件企业

  中外合资零部件企业概况见表1。

表1  2004年中外合资零部件企业概况

成立时间

企业名称

合资生产产品

投资总额

2004年1月

东风一李尔汽车座椅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

2200万美元

2004年2月25日

广汽丰田发动机公司

发动机

22亿元

2004年3月4日

丰田一汽(天津)模具有限公司

大型模具

注册资金1200万美元

21)(14年3月22日

东风三立车灯有限公司

汽车灯具

1亿元

2004年3月24日

东风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4亿元

2004年3月25日

一汽丰田(长春)发动机有限公司

丰田V6发动机

15亿元

2004年4月2日

上海宣伟金力泰涂料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阴极电泳漆系列

840万美元

2004年4月12日

沈阳三电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汽车空调、蒸发器、冷凝器

4000万美元

2004年4月16日

上海阿文美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车用天窗产品

400万美元

20()4年4月

上海三电贝洱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汽车热系统产品

7460万美元

2004年5月18日

武汉东风科尔模具标准件有限公司

模具标准件

 

2004年5月

深圳华加日轻有限公司

轿车保险杠加强材料

注册资金518万元

2004年6月8日

浙江杭廷顿一富轮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汽车轮胎

1500万美元

2004年6月

天津丰田纺织汽车配件公司

空气过滤器、滤油器

3700万元

2004年6月

申雅(淮安)密封件有限公司

密封件

1400万元

2004年7月14日

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有限公司

汽车前、后桥总成

14.2亿元

2004年7月15日

大连丰田工机创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橡胶减振器

4700万元

2004年8月31日

艾尔希庆华(西安)汽车有限公司

混合式气体发生器

1700万美元

2004年9月10日

一汽伊顿变速箱有限公司

系列变速器

1亿美元

2004年12月21日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发动机工厂

环保发动机

30亿元



姓名:
职务:
地址:
传真:
电话:
Email:
邮编:
留言:
验证码:
     选车   
Copyright 2019 d1xn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48454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0号  版权所有:第1新能源车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纵横公关顾问有限公司